事先聲明:
本文據以評判用字正確與否的標準是所用字詞是否符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筆順網」(字形)的規定。
雖然教育部的規範受到不少批評,但是如果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筆者評判時將無所依歸。
聽說,台灣早年的教科書用的排版字型是日本人做的,日本人對台灣官方認定的漢字寫法並不在意,
所以,如今 1980 年以前出生的人,可能會在小時候學到了不符官方認定的寫法。
(詳見【因為「字形相似」而造成的常見「錯誤用字」補充說明】一文)
另外,這跟教育部分批頒布「國字標準字體」可能也有些關係,
有些字的標準寫法甚至在 1990 年左右才確定,
因此造成 1980 年以前出生的人,可能會不知道哪種寫法才是符合官方標準的。
再加上我們會在書籍文件、報章雜誌、電視節目、廣告看板…看到各式各樣的字型,
而這些字型的「字形」又不統一,例如:有的草字頭為分開的「十十」,有的則是連在一起的「卄」。
看久了就難免會誤以為錯誤的書寫方式是正確的,再加上 Unicode 又收錄很多有問題的漢字,於是更加造成人們的混淆。
筆者求學各階段留下來的印象是老師大多只會糾正錯別字,很少糾正字形的寫法,筆者只記得:
1.小學老師有提過「節」字下方的「即」字,右邊的「卩」應下降到其上方與左邊「日」中間那一橫對齊,
(在 Word 裡,用標楷體 200pt 打出「即」字,就能明顯看出這樣的規範)
2.小學交換老師閱卷時,隔壁班的老師為了要讓我們班測驗成績輸給他們班(心機很重@@),
結果將筆者寫的「辛」字挑成錯字,原因是筆者「立」下方的「十」的橫槓寫得比「立」下方的橫槓還要長。
(筆者有很多同班同學也被挑到其他字的寫法有問題)
3.高中國文老師有提過「致」字的標準寫法:先寫「丿」,再寫「又」,即寫成「夊」;不可寫成「攵」。
這種情形和現今大多數小學老師都會糾正小朋友寫字的筆劃、形狀有很大的不同。
筆者小學時的國語老師應是師專畢業的,他在黑板上寫的字可能有一二成的筆順、字形都不符合教育部規範,
他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說糾正學生了!
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環境下,大多數學生寫出的字偏離了教育部規範,也就在所難免了!
而且很多人也不以為意,心想:反正大家看得懂就好,一些小瑕疵無傷大雅。
因此在以上種種因素下,導致很多人不知有錯或繼續將錯就錯。
另外,Unicode 組織原本打算把一些字(如:户、戶)對應到同一個編碼,寫法依「字型」(Fonts)而異就好。
例如:U+6236 這個編碼在台灣人慣用的新細明體下顯示成「戶」,但在大陸人慣用的宋體下就讓它顯示成「户」。
不過,最後 Unicode 還是沒這樣做,加上現在很多軟體都支援 Unicode 了,
導致現在很多人打出來的字其實都不是標準的用字。
好在 Windows Vista/7(及其以後的版本)內建的新細明體、標楷體、微軟正黑體,都是符合教育部規範的字型,
在這些字型下來討論本文的主題就更顯容易了!
本文彙整了一些常見的錯誤用字(如下表),以後也將不定期再作補充。
下表括號內的代碼,意義如下:
1:Big5 碼常用漢字。
2:Big5 碼次常用漢字。
3:Big5 碼符號。
4:CJK 字元集扣除 Big5 碼以外的「外字」。
B:CJK Ext-B 字元。
正確用字 | 錯誤用字 | 備註 |
一(1) | ㄧ(3) | 國字一、注音符號ㄧ |
晚(1) | 晩(4) | 右下撇連筆、右下撇不連筆 |
沒(1) | 没(4) | 右上角筆形不同 |
敘(1) | 敍(4) | 右上角筆形不同 |
獎(1) | 奬(4) | 下方為犬、下方為大 |
致(1) | 𦤶(B) | 右邊筆形不同 |
刊(1) | 刋(4) | 左邊筆形不同 |
霸(1) | 覇(4) | 上方筆形不同 |
丟(1) | 丢(4) | 首筆筆形不同 |
告(1) | 吿(4) | 中間直豎不同 |
兌(1) | 兑(4) | 上方筆形不同 |
說(1) | 説(4) | 右上角筆形不同 |
冊(1) | 册(4) | 結構略有差異 |
姍(1) | 姗(4) | 右邊結構略有差異 |
刪(1) | 删(4) | 左邊結構略有差異 |
黃(1) | 黄(4) | 結構略有差異 |
鳳(1) | 鳯(4) | 鳥上有一橫、鳥上無一橫 |
奧(1) | 奥(4) | 米上有一撇、米上無一撇 |
步(1) | 歩(4) | 右下無一點、右下有一點 |
絕(1) | 絶(4) | 右上角筆形不同 |
麪(1) | 麫(4) | 末二筆筆形不同 |
為(1) | 爲(4) | 結構略有差異 |
概(1) | 槪(4) | 中間結構略有差異 |
揭(1) | 掲(4) | 右下角筆形不同 |
戶(1) | 户(4) | 上方筆形不同 |
啟(1) | 啓(4) | 結構不同 |
峰(1) | 峯(4) | 結構不同 |
貌(1) | 貎(4) | 右上角筆形不同 |
拋(1) | 抛(4) | 中間(尢、九)結構不同 |
教(1) | 敎(4) | 左上角結構略有差異 |
還有一些例子,請參見【維基百科:未統一漢字列表】。
另外,在【維基教科書:倉頡輸入法/特別注意】這個條目裡,也有一些字源字形的範例及解說可供參考。
留言列表